首页

耳光调教网盘

时间:2025-05-29 04:20:56 作者:碳路中国丨辽宁海城:“世界镁都”的绿色智造转型之路 浏览量:13739

  中新网上海8月10日电 (记者 王笈)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由世博会博物馆与安徽博物院共同主办的《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艺术之旅》特展10日起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精选近百件美术作品和文献展品,全面展现潘玉良中西融合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涯。

《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艺术之旅》特展。 世博会博物馆 供图

  潘玉良是20世纪早期融会中西画风的艺术先驱、中国留法艺术家代表人物,在油画、水墨画、素描、版画、色粉画、雕塑等领域均有所成就,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以及中法艺术的传播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1913年,潘玉良随丈夫潘赞化迁居上海,受洪野启蒙开启绘画学习之旅,后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本次特展从上海视角切入叙事,追溯潘玉良从上海到巴黎的艺术足迹,通过“启航:沪上晨曦”“远航:绽放巴黎”“归航:墨彩和鸣”三大篇章,一展其闪耀于申江之畔和塞纳河畔的艺术风采与传奇人生。

《潘玉良女士留欧回国纪念绘画展览会》画册。 世博会博物馆 供图

  展览中,潘玉良的部分作品及相关重要文献首次对公众展出。如文献展品《潘玉良女士留欧回国纪念绘画展览会》画册为存世孤品,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将限时展出一个月(至9月10日)。1928年,潘玉良女士留欧回国纪念绘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这是潘玉良举办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女性油画家的个展。

  本次特展亦是近年来潘玉良自画像最为集中的一次展示,共展出6幅原作、1件文献,包括其最美的自画像作品《自画像》(1940年)、最早的自画像作品(《潘玉良油画集》封面)。潘玉良留学归国后的十年间,曾多次以具有留洋女画家特质的自画像参展,而在1937年二次赴法后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充满东方风韵的中国女画家形象,意味着她借由自画像逐渐实现了自我意识的完善和对文化本能的认知。

《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艺术之旅》特展。 世博会博物馆 供图

  展览还深入探讨潘玉良在上海的社交圈,通过与上海多家美术机构的紧密联动,成功借展了一系列珍贵作品,链接起她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刘海粟、王济远、朱屺瞻等人的深厚友谊和艺术交流。

  据悉,本次特展将持续至11月10日,其间还将举办相关活动及讲座,深入介绍这位杰出画家的艺术与人生。(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即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达能全球CEO:如果中国经济停止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也将停滞

此次产需对接活动上,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工业母机重点企业做了产品推介及解决方案报告。68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20亿元。

东西问·中外对话|“我们不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

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陈群表示,《上海盟讯》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多角度、多形式、多载体讲述多党合作故事,是上海民盟人特有的“精神园地”。希望《上海盟讯》坚持优良传统,继续恪守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继续讲好多党合作故事和民盟故事;坚持积势蓄能,继续强化宣传骨干队伍建设。

中国(宁夏)·德国友好合作周开幕 签约项目19个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2019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选择永久落址广州。广州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的样本之一。我们期待,与会嘉宾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以岭南文化为窗口体会中华文明风采,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加强务实合作,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的力量。

【青听·两岸】两岸伴侣从恋爱到结婚总共分几步?台湾“东北女婿”现身说法

在位于临渭区桥南镇的巧娘草编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余名农村妇女围坐在一起,手上拿着麦秸秆和玉米皮,或捻或搓或拧,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个做工精致、造型精美的草编花瓶就从她们手中成型。该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介绍,为了让这个百年手艺得以创新和延续,她将编织工艺融入现代元素,用草编创新制作的花瓶、风铃等家居产品,不仅畅销全国,也吸引了日本、尼日利亚、尼泊尔等海外商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